企業管理模式的五種演進
2011-2-28 在實際的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效果好壞取決于我們的高層管理者對企業發展態勢、階段以及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的理解,如何搭配并融匯貫通,是有效與否的關鍵。
我贊同企業隨著發展壯大其管理方法也應該發展的觀點,亦即:企業管理方法是隨著企業發展而需要不斷演進的,因此我對企業管理的方法進行一種有意的分類。
企業初創時期,事務相對簡單、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也還沒有十分寬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管理的方法,比如一些家族企業在規模和領域還不大的時期,采用直接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但當企業發展壯大以后,管理方法就需要隨之創新和優化。一般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企業的“管理”方法分成這樣幾種類型,并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合理科學地、單一或復合地加以運用,可以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1.管理。
這里的管理是一種狹義的直接指揮、協調、檢查的職能。如在一些公司內部,總裁與部門之間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簡單的一種形式。
2.監督。
監督是基于對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管理者行為是否盡職盡責自律守法,以及經營管理結果和效果的一種分析評價機制,在各類企業中用的也很經常。
3.監控。
監控有點象探照燈,時刻關注著。是對子公司管理的一種方法,但是既不是參與經營管理過程,也不是只管結果。為了既達到對被投資企業的監控,又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監管機構的規則,現在不少企業用一些實施信息化的手段在做經營管理活動的監控,效果也很不錯。
4.管控。
管控是基于母公司作為子公司的投資身份而衍生出來的管理方法,體現的是在一些關鍵要素上大股東實施以“控制”為特征的管控行為。比如一些集團對子公司的戰略規劃、投資進退、高級人事、資金擔保等重大要素實施終極審定機制。具體實施中其含義是雙重的:即意圖是管理這些核心要素的過程,但是采用的方法是通過專業線上的逐級意圖造傳遞來控制的手法。母公司自己本身并沒有置身其中。管理意圖通過一種方法和手段達到了控制它的過程。
5.治理。
這里的治理定義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會四權的法人治理結構。現在每家公司成立時都會設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這種運作機制包括具體到董事會、監事會如何配置,以及怎樣讓他們發揮價值,履行他的職責;還包括股東層面、董事會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激勵與約束策略來促使管理層的利益與公司利益、股東利益實現有效的捆綁,最大限度地發揮經營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企業的即期業績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都得到提升。這是大集團面對眾多的子公司、孫公司實現有效管理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機制,也是最需要思考的課題。
當然,這種對企業管理方法的分析只是一種人為的研究和分類,在實際的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上述5種方法往往是實行復合運用的,效果好壞取決于我們的高層管理者對企業發展態勢、階段以及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的理解,如何搭配并融匯貫通,是有效與否的關鍵。就這一點來說,這其中是有“秘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