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就是企業的戰略機會
2011-2-28 市場總在不斷地出現新動向,也在不斷地演進為新趨勢。今天,這種變化更加迅速,也更加明顯。因此,人們才更加重視管理學家的精辟之言:變是當今唯一不變的規律。但并非所有的動向都會演變為趨勢,有些動向在時間的延續中可能逐漸消失,而有些動向則在時間的延續中轉化為新的市場趨勢。企業的戰略機會,往往就是從市場趨勢的演進,行業發展的大勢以及產業競爭的變化中產生的。
對企業來講,既要善于觀察新的市場動向,更要善于抓住新的行業趨勢,如果企業對新的市場趨勢視而不見,或者麻木不仁,企業在競爭中就往往步人后塵。成功的企業,往往在于能夠敏銳地洞察趨勢,把握先機。當行業的外部環境與競爭條件發生變化,既有的產業格局發生戰略性調整,都會出現新的商業趨勢,也就意味著一種新的戰略機會的來臨。一種新的戰略機會必將孕育著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模式,對企業來講,正確地識別新的戰略機會是企業在競爭中居于領先地位的重要一步。
研究表明,新興經濟體內消費者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地區內部與地區之間經濟活動的轉移將構成全球總的宏觀經濟趨勢。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隨著全球經濟重心向中國市場的轉移,特別是中國市場多元消費現象的出現以及新興消費群的大量涌現,中國成了全球企業的戰略夢工場。相關媒體的調查顯示,2009-2010年度,僅奢侈品一項就在中國“卷走”了1556億元人民幣,其中很大數額就來自于中國的二、三級消費市場。
總有一些人醉心于推算中國何時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而樂此不疲。如今,面對通脹的巨大壓力,但愿那些GDP迷戀者們認清中國經濟的本質,多一點人均GDP的理性,明白貿易大國不等于經濟大國、金融大國;明白二八定律在中國的特殊含義是:20%的人控制著社會80%的財富。當今,隨著以知識和創新為特征的信息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與產業生命周期將越來越短,為了更好地應對國際競爭,中國宏觀經濟與產業格局必將進入深度的調整期,這也是企業戰略決策的重要契機。當中國制造必須以追求質量來推動產業升級,適應新的市場競爭之時,企業的營銷思想和營銷模式切不可故步自封、停滯不前。
面對消費的多元崛起以及產業結構調整所造就的宏觀市場趨勢,中國企業不僅面臨營銷戰略的轉型,也面臨著如何通過有效的營銷模式創新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甚至通過戰略并購來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以更好地應對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在對戰略機會的把握上,我們既要避免經驗主義,也要避免先驗論。如果從戰略營銷的視野來識別戰略機會,企業不僅要站在今天去把握明天的機會,還要站在明天來選擇今天的機會。因此,企業的戰略機會應是面對現實、構想未來的機會,是立足今天、謀劃明天的機會。面對新的市場趨勢與戰略機會,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經驗,更需要專業的知識積累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否則,你要么把握不住新的戰略機會,要么可能抓住了今天而抓不住明天。當今,企業與環境的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要使產業環境更加有利于自身發展,企業除對外部環境作出積極主動的應對之外,還要具有破舊立新的變革意識,要敢于抓住機會強壯自己,要敢于改變行業游戲規則,還要善于從新的市場趨勢中打破競爭邊界,開創新行業、新產品、新服務,開創新的商業及營銷模式。
在中外企業同臺競技的當今,你會發現,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的本質區別,首先就在于戰略思維的區別。
跨國公司擅長戰略模式與營銷模式的構建,多以系統的資源要素優勢與戰略競爭能力取勝。如果跨國公司不具備某項競爭優勢,它必將以戰略投資和并購手段來改寫市場競爭規則,這是全球化時代中國企業必須面對的新問題。綜觀發生在中國洗化、食品、制藥、裝備制造、零售、物流等行業的并購風潮,無一不是跨國公司為了打造自身資源優勢而發起的戰略舉措。中國企業尚缺乏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歷練,且大多只能靠某些單項優勢與跨國公司較量,隨著競爭壁壘的全面解除,中外企業必將遭遇更多的持久戰與陣地戰。所以,中國企業應抓住時機實現產業升級,苦練內功,臥薪嘗膽,為應對明天更加激烈的競爭而做好充分準備。